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45节(2/2)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    “哪里能让一个女来吊祭先赞普。若大唐使团诚心吊祭,应当换旁边这位随行将军来。”

    此时听吐蕃朝臣语,不由双眉皱。

    简直稽。

    显然是去请示了。

    吐蕃人还会挑的。

    大唐的吊祭文书早已送到吐蕃新赞普

    译语人继续:“所谓贵壮弱贱,便是吐蕃向来是重勇武壮者——门在外,都是少壮在前而老人在后,作为女,哪怕是母亲,也要拜壮的儿。”[1]

    然后他用生汉语:“请唐使等候片刻。”又对译语人叽里呱啦说起来。

    时隔多年,姜沃再次与文成公主对坐。

    姜沃终于能走到文成公主面前。

    姜沃这回都不等译语人翻译,直接开始走自己的程——笑话,何必等你安排!

    她坐在毡之上,双手接过文成递过来的羹酪。

    他叫过边一个吐蕃士兵,吩咐了两句,那士兵就快步跑去了。

    她已然将祭词背的纯熟,然而还未开,就见负责迎接他们的吐蕃大臣面凝重来阻拦,先用生的汉语:“等等!怎么回事!”

    然后换了吐蕃语,语气肃然对那将军说了几句。

    相当于唐使吊祭一事已与吐蕃完成了官方的接,此时来走程。

    文成公主垂眸整理心绪,而姜沃则上前,照鸿胪寺吊祭的礼仪,为赞普颂唐使吊祭文。

    如何能容吐蕃朝臣在这儿挑拣瘦,一会儿想临场换人吊祭,一会儿又要暂停等他去请示能主的人。

    “再有拦阻,便视为吐蕃兵袭大唐使团。”

    这一步可退不得。

    文成的神已经恢复了平静,她望着姜沃:“我早知赞普病逝,必有使团会来。也曾想过许多次,他们会给我带来什么旨意。”

    译语人了一气,很快翻译过来。

    吐蕃朝臣看起来依旧不甘不愿地退了。
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一章继续阅读!)

    译语人在旁低声翻译:“公主在说‘先王祭堂何以放肆’。又‘先王当年迎娶大唐公主,执婿礼,称永修其好,如何今日拦阻唐使祭拜。’”

    “应当是恩赏吧。”

    此番行吐蕃,需猛将率兵护卫,薛仁贵便从守玄武门变成了守使团,暂领右武侯将军之名。

    好在,薛仁贵很快放心来。

    姜沃只静候文成公主话尽,便径自诵起吊祭文。

    吊祭礼毕。

    若再拦阻正使祭拜,就要动兵戈了。

    太史令依旧是清淡如云的神,但言辞却笃定无改:“我乃大唐使节,领圣命而来,自当亲行吊祭之礼。”

    “公主,臣奉陛诏书至此,迎公主归国!”

    甚至还是符合语文课本要求:有的背诵全文。

    薛仁贵闻言心安定,抬手握拳往一顿,原本只在祭堂门外列队的兵,便齐齐往走一步。

    剑弩张间门,一直肃立在旁的文成公主对吐蕃朝臣:“退!”

    他省略掉这位吐蕃官员一些表示荒唐的语气词,只将语意翻给这位太史令:“吐蕃国俗,妇人无及政。更有贵壮弱贱之分。”

    姜沃余光见崔朝脸变了,就知说的不是什么好话——崔朝还不是专业的译语人,对吐蕃语不过懂四五分,都听得面不好,可见里面有些词必是颇为过分。

    随行将军……姜沃目光转到此番负责护送使团的薛仁贵上。

    “厚赏我愿继续留在吐蕃,为两国修好。”

    不由去看太史令:他知这位太史令谦和不争,又素与人为善。此时倒有些担心她听闻吐蕃国俗后,会乡随俗也退一步免生争端。

    然后就叽叽呱呱说了一串吐蕃语。

    那吐蕃朝臣明显左右为难起来,又不能当场跟大唐使团打起来,又不能坐视一个女人来念吊祭文。

    吐蕃朝臣再想拦阻,跟随使团而来的唐军已然以手刀——祭堂前见刀光不吉,已然是给吐蕃留了最后的选择余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