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宋慈洗冤笔记4(chu书版) 第5(1/6)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    宋慈听完这番讲述,想到母亲收了平安符,却在当天遇害离世,世事实在是无常难料,倘若真有神佛庇佑,那该有多好。他呆了片刻,忽然问:“古公公现在何?还在御药院吗?”“古公公早已不在人世了。”韩絮摇了摇,“圣上登基后,古公公升为都都知,没几年便去世了。”都都知负责掌整个侍省,算是大宋宦官的最官职,这位古公公从御药院的奉御,一跃成为宦官之首,倒是令宋慈多少有些诧异。他又问:“没几年是几年?”“记不太清了,三四年吧。”赵扩登基是在十一年前,如此算来,古公公离世已是七八年前的事了。宋慈没再说话,想着方才韩絮所述之事,渐渐了神。韩絮饮尽盏中之酒,抬望着夜空,只见那几缕暗云升起,慢慢地笼住了月亮。如此过了好时间,宋慈才开:“时候不早了,明日还要行课,该回去了。”看向韩絮,“郡主独自居住在外,还是当有一二仆从,跟随照看为好。”韩絮知宋慈是在担心她的安危,:“劳宋公挂心,多谢了。”她过去几年在外行走,是一直带了仆从的,但此次重回临安,是为了查访禹秋兰的死,她不想让太多外人知此事,这才把所有仆从遣散回家,独自一人住了锦绣客舍。宋慈不再多言。他回望去,刘克庄和辛铁前已堆满了酒瓶和酒坛,两人喝得大醉,兀自言兵事,大论北伐。宋慈知北伐之艰险难为,并不赞同此时北伐,刘克庄虽也明白这些理,但其却是支持尽早北伐的,总盼着早些收复故土。他二人互为知己,明白对方想法上的不同,因此少有谈及北伐。难得遇到辛铁这么大力赞同北伐之人,刘克庄一说起这话题来,那真是辩利辞,滔滔不竭,周围不少酒客被引得停杯投箸,每每听他谈论到彩之,都忍不住击掌叫好。 客舍旧案刘克庄一觉醒来,已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回到习是斋的,只记得昨晚自己在琼楼谈阔论,说到兴奋之,想上桌,却一个没站稳,摔了来,后面的事便记不得了。他望了一宋慈——宋慈已穿整齐,坐在桌前,就着一碗米粥,吃着太学馒——料想昨晚自己不是被宋慈扶回来的,便是被宋慈背回来的。他坐起,只觉额生疼,伸手一摸,能起不少,可见昨晚那一跤着实摔得不轻。想到琼楼聚集了那么多酒客,自己只怕是当众尽了洋相,宋慈带自己离开时定然很是尴尬,他忍不住哈哈一笑。“你再不起来,早饭可吃不及了。”宋慈另盛了一碗米粥,搁在桌上,拍了拍凳。为了迎接皇帝视学,太学行课推迟到了上元节后。今日是正月十六,乃是新一年里第一天行课,迟到可不大好。刘克庄飞快地穿衣巾,被褥随意一卷,坐到了宋慈的边。大吃粥的同时,刘克庄不忘问昨晚了多少酒钱。他知宋慈手没他那么宽裕,加之昨晚的酒大分是他和辛铁喝掉的,所以打算把钱补还给宋慈。宋慈却说昨晚不是他付的钱,是韩絮结的账。刘克庄往嘴里了一大,整张脸圆鼓鼓的,糊不清地笑:“原来是郡主请的客,甚好,甚好!”刘克庄快速吃罢早饭,便与宋慈同去学堂上课。太学的课程分为经义和策论,还可兼修诗赋和律学,隔三岔五还要习。授课通常是分斋行,不同的斋舍,授课容也不相同,一些斋舍侧重经义,授课容多为经史集,会选择心疏通、局、可任大事的学读,另有一些斋舍侧重治事,授课容更偏重实务,如治民以安其生,讲武以御其寇,堰以利田,算历以明数,等等。虽是分斋授课,每斋只容三十人,但太学行课允许旁听,无论是其他斋舍的学,还是外来之人,都可听课,尤其是一些知名学官授课之时,听课之人往往远超其额,比如胡瑗,在其任太学博士讲《周易》之时,常有外来请听者,多至千数人,再如孙复任国监时,在太学里开讲《秋》,来听课的人莫知其数,堂容纳不,许多人都是挤在堂外旁听。如今太学里的学官,讲课最为引人的,就数真德秀和欧严语。这二位太学博士都是讲授经义的,习是斋是偏经义的斋舍,今日上午和午,正好各有一堂这二人的课。上午是真德秀的课,宋慈虽然心中装着案,却还能克定心力,如往常一般认真行课,可是到了午欧严语授课时,宋慈却怎么也集中不了心神。经过了昨天那一番追查,母亲的旧案便如那笼住月亮的暗云,一直遮罩在他的心。他一看见欧严语,思绪便忍不住回溯,想起母亲遇害那天,自己随父亲前去琼楼赴宴的事。那日禹秋兰一大早去玲珑绸缎庄后,宋巩在客房里教宋慈读书,一直教习至午时,才关好门窗,带着宋慈前去琼楼赴宴。这场酒宴由欧严语东,不只请了宋巩,还请了太学里的几位学官,那几位学官都曾求学于蓝田书院。各人源同一书院,相谈甚,席间喝了不少酒。宋慈记得母亲的叮嘱,贴在宋巩耳边说起了悄悄话,让父亲少喝些酒。可席间各人说起蓝田书院的故人旧事,又大谈理学,再

Loading...

内容未加载完成,请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设置-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设置-关闭广告屏蔽】~

推荐使用【UC浏览器】or【火狐浏览器】or【百度极速版】打开并收藏网址!

收藏网址:https://www.shibashuwu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