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29节(2/4)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    王安石犹豫再三,不好推辞,只好答应。他初来京城,除了韩家,还有几家要去拜访,其实并不想在这里耽搁。不过见有数人在此,不好离去罢了。

    双方寒暄毕,王安石拱手:“以前在随父在京的日,承蒙韩兄看顾,铭记在心。此次侥幸自江宁得解,京赶考,特意来府上拜访。”

    酒过三巡,众人谈起此次科举。

    说完,拉着王安石向他介绍,这东西是什么构造,什么原理,用来什么。

    王安石拱手谢过,与众人饮了一杯。

    这是读书人的病,哪怕只见过一两面,只要说得来,便就认为是知己,却不知并不是人人如此。

本章尚未读完,请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    众人听了一起笑,不得不佩服王安石的气度。此时的王安石已初锋芒,虽然比不得杨寘等人天闻名,在江南还是有些名气的。杨寘锋芒太,其实韩绛这些人颇不服气,碰到一样学问好的,难免同仇敌忾说两句,憋着劲要把他的状元夺过来。却没想到王安石对此并不看重,心令人叹服。

安石现在要挑起家重担,专心准备省试。

    王安石摇了摇:“书生以文章献君王,得一官半职,聊以养家,治国以报帝王与百姓而已。科第排名不过虚名,争之何益?”

    其实杜中宵误会王安石了,现在的王安石求学上的青年人,思想都还没有定型,只是为人向了些而已。历史上王安石变法,他的这一届同年非常有意思,基本没有卷党争漩涡里。不是同党,还是反对变法的,最终都全而退,没有被党争牵连。不过杜中宵对这个年代的党争谈之变,只要印象中与党争牵扯到一起的,不自觉地就疏远,对王安石也是一样。

    杜中宵在一边看着,叹了气。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,原因多多样,过于注重于财富分和生产关系改变,生产力发展跟不上是一个重要原因。前的这个小机,可以生产力步的关键。可惜现在的王安石,并不知自己以后会什么,也不会对这个小机兴趣。

    其实不能怪韩绛,两人以前相投,此次当成老友重逢。却不知两人相差十岁,数年之间,韩绛没有什么改变,王安石却改变很多。特别是父亲故去,王安石人变得沉稳,不似从前了。

    闲来无事,韩绛和韩缜带着王安石在小院里转了转。

    王安石神淡然:“我在江宁,也听说此人名气,端的是写得好文章。”

    韩绛连不敢,对王安石:“我这里今日刚好有客,都是这一届的举。介甫远来不易,不如留小酌几杯,大家结识一番。”

    见到王安石,知他此次发解,杜中宵才知他原来是这一届的士。至于王安石落第,杜中宵本就没想过。自己也要考士,自然知,对有些人来说中士是很稀松平常的事

    见到院中的蒸汽机,王安石看着奇怪,问:“这事用来什么?烧着柴火,又不似灶。”

    看看将近中午,韩绛吩咐人准备酒菜,就在自己小院摆,招待几人。

    杜中宵只是在士边缘徘徊的人,这样的话题不上嘴,只能默默喝酒。在他的里,这些人中学问最好的是苏颂,不但是文章好,各杂学无不通。当然他也知,别人

    如果有一天,杜中宵走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央,一样也会变法。实际上变法是时代的要求,不变法在政治上就不会有大的作为,区别只是怎么变而已。但对于历史上党争的旗手,杜中宵本能地避开,免得被卷不必要的政争中,徒劳耗费力。

    此时的王安石,经过了家变故,变得沉稳,学问大增,以稷、契自期,早不是上次来京的少年了。不过于礼貌,王安石没有表现冷淡。

    韩绛:“此名为蒸汽机,是那边杜兄和苏兄制来,我看着有些用,一样制了一台。”

    韩绛笑:“介甫一样少有文名,此次京,就不想在科场与人一争短?”

    韩绛是对这东西真地兴趣,碰到了人便就介绍一番。王安石跟他并不熟悉,被他拉着这样一通狂讲,有些摸不着脑,只是礼貌似地问些问题。杜中宵在一边看见,叹了气。看起来王安石并不是一个容易往的人,不知韩绛为什么有些自来熟。

    韩绛:“国监发解,庐州杨寘筹。其人少年成名,文采斐然,得众望。京城人都言此榜其必魁天,据传其人也视状元为。”

    备好酒席,韩绛请几人落座,:“天气寒冷,现在京城中行饮烈酒,能祛寒气。介甫远来,尝一尝味如何?这酒有力气,小酌即可,不可剧饮。”

    杜中宵见王安石为人拘谨,话不多,不是个活泼。前世印象中的这个人,为人执拗,听不得别人意见,事固执,当好接。心中有了成见,对王安石有些疏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