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79节(1/4)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    听了这些,杜中宵心中不由有些失望。他还以为自己被皇帝重视,定然早已经熟知自己的政绩,在地方是如何施政的,才被召见。召见的时候,说不定还要问些治国方略呢。现在看来,本不是那么一回事。大约是自己政绩太过突面报了上来,皇帝礼仪的见一回罢了。

    直到那小黄门把自己介绍了一番,杜中宵才听到一个温和而又不失威严的声音:“你在永城地方为官三年,提举营田务,开田一千余顷,收粮万余石。近几年营田,未有如此功绩,甚是难得。”

    杜中宵躬行礼,连不敢。

    上面又:“永城知县一任二年,治绩均第一。税赋完足,月余即齐,从所未见。且问你,如此是县里钱粮尚有余力,为何没有羡余?”

    杜中宵恭声:“赋税皆有账籍可循,正税及杂钱,实不足上缴州郡之用。幸赖县里面有一公社,是公吏差役凑钱所建。钱粮不足,皆从公社所取。公社之钱,用于公吏差役发放,修桥补路之用,皆有用,不是多余之。是以钱粮完足,却无羡余。”

    上面沉默了一会,才:“你建那公社,既非官,也非民有。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行,终非正途。朝中大臣议论多次,不知如何置,你有何见解?”

    杜中宵:“臣以为,公社好就好在既非官办,也非民有,模糊自有模糊的好。若是官办,则必然被州郡所取。县无余钱,则官吏无心,甚县外勾结,必然办不去。若为民有,则官取之就是侵夺民财,不能补县里使用。所谓公社,自然是县民公有,以备官之不足,民间灾祸。如常平仓,是取官备民间灾荒,公社则是以民力备县衙使用,补正税之不足,庶几无差。”

    上面又沉默了好一会,才:“你说的虽有理,只是终非正途。官贪者可上其手,无能者则势必亏钱,却难久。你能想此法,既便官,又便民,已是难得,只是还需完备。”

    杜中宵拱手称是。

    上面又问:“此去并州,为一州签判,非一县之地可比。治兵民众多,又在边地,养兵安民之责极重,又当如何?边地不比中原,旧法不可行。”

    杜中宵理了一思绪,沉声:“天事,无论军事民政,全在钱粮。臣不知边地如何,只知只要钱粮充足,不缺军中使用,又能不扰民,必能大治。”

    “钱粮?那些地方缺的就是钱粮啊?党项反叛,战事绵延八年,国库已空,地方残破,要钱粮充足谈何容易?你又有何法,能保钱粮不缺?”

    “广收钱粮,第一自然是治生产。臣闻河东路地广人稀,野多旷地,当循亳州营田之法,招募人垦,以补军粮之缺。第二河东多石炭铁矿,冶铸极多,只要善于利用,可以广收钱财。此一工一农,为多收之法。治军民众多,不事生产,全赖商人转输。朝廷在河东路行中法,多虚估,臣闻,至于虚估近十倍者,扰价格,败坏钱法。当由朝廷设市,行商,不图取其利,只去其弊。”

    用杜中宵前世的话说,经济败坏,那便一手抓生产,一手抓贸易,发展生产,除低通成本,提振经济。至于到底要采取哪些措施,只能等自己到了再说。

    此话说完,上面好一段时间没有回音,想来是在考虑杜中宵说的可行。等了近一盏茶时间,才等来一句“勉之”,便就被打发来了。

    比不得

Loading...

内容未加载完成,请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设置-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设置-关闭广告屏蔽】~

推荐使用【UC浏览器】or【火狐浏览器】or【百度极速版】打开并收藏网址!

收藏网址:https://www.shibashuwu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