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度提笔,却是将这些日的思索毫不藏私的说与了两位同门。不是韩非单纯,而是他这个
况确实不容易
朝为官,想收徒也不太好教……要让自己的学说用到实
,就要靠这两个同门了。
但这控制之术,到天
一统以后,或许就不是那么好用了。毕竟地方大了,中央对地方官吏不能像如今的一隅之地那样如臂使指,对百姓自然也无法像现在一样严密控制。
问题了。
商君书中虽谈弱民愚民之术,但商君其实并未轻视“民”啊。或者说,也许正是因为知“民”才是一国财富的
源,他才会着意研究如何去更好的控制“民”。
在这况
,六国之民,怎样才能让他们成为秦民呢?
韩非却摇,慢慢吐字:“此仅、仅秦民,我、所、言、者、六、六国之民也。”
≈lt;a href=&ot;古穿今 ≈lt;a href=&ot;&ot; title=&ot;南林烟&ot; tart=&ot;_bnk&ot;≈gt;南林烟
仍是商君故事。李斯与张苍一看便懂,再琢磨先前所议——不错,商君变法为何要徙木为信,围观者、立信者,并非秦国贵族,而是平民百姓。
反正秦律一时也不会更改,一不小心爵位就丢了,秦人也习惯了。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击
一章继续阅读!)
比如军功爵制不能突然取消,立功的士卒总还得先将功劳兑现吧。给他们分的地从哪里来呢?
少了军功的机会,但有了读书上的途径,六国之“士”可以成为秦国新“贵”,六国之“民”也有机会成为秦国新“士”,这与军功爵制并行,或许就是破局的办法。
依然是以利诱之。张苍击掌:“大王以一亭之地相试,就是想看一看,教育、考举、工坊、赏赐,一亭百姓得了好生了惰心,可否还有为大王效死之心;想看一看,六国之民为了这样的生活,是否一心向秦,不再心怀故国。”
等律法缓和一些之后,新政带来的改变会抚平他们的不满之心,转而追求新的之阶。在韩非这样的法家大宗师来看,小民就算重要,也只是作为整
而言的重要,是可以拿来算计的事
,而不是值得尊重的
的人——或者说其实对贵族与士族也是如此,没什么不能去审视和计算的。
跟聪明人说话真是方便啊,不用他说那么多。韩非满意的颔首,心里还有一些想法,不过都是末节,不必这时候多说,时势变化,到时自然就会了。
纸上先落四字:徙木为信。
关中是不能再分了,没那么多地可分的。但是六国贵族空来的地,还有很多啊,那都是
沃的熟地。也未必要他们亲自前去,大
分人不愿意远离家乡,那么可以在当地由官府组织耕
,固定发放钱粮即可。